专业提供特种设备设计、制造、生产、安装许可证及资质的办理咨询、查询在线咨询  |  公司简介  |  联系我们
16年专业提供:特种设备许可证、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特种设备生产许可证、特种设备安装许可证、特种设备许可证办理、特种设备资质、特种设备设计资质、特种设备制造资质、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特种设备安装资质、特种设备资质等办理咨询
24小时服务热线:
(上海)152-2175-9315
(青岛)137-9194-1216
(深圳)130-7782-9315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
最新动态
热点文章
HOME 首页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 > 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核准证 >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检测机构核准证: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文章录入:特种设备许可证网   文章来源:特种设备许可证网   添加时间:2022-3-17
F1 基本要求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是指特种设备检验机构为使检验过程、服务达到质量要求所进行的全部有计划有组织的监督和控制活动,并且提供相应的证据,确保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政府监督管理部门及社会等对其质量的信任。检验机构应当结合承担的检验项目特性和本单位实际情况,按照以下要求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且得到有效实施∶
(1)建立。实施、保持并目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日与检验活动和自身待点相适应;
(2)确保独立行使质量管理、质量监督、质量控制的权限;
(3)符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4)覆盖对特种设备检验质量有影响的所有过程、要素和领域;
(5)形成文件,并且在检验机构内得到贯彻和执行。
F2 质量管理体系
F2.1 一般要求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由以下文件构成∶
(1)质量手册;
(2)程序文件或者(和)管理制度;
(3)作业指导书;
(4)记录表格;
(5)与检验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政府文函等外来文件。
F2.2 质量手册
质量手册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方针;
(2)质量目标;
(3)适用范围;
(4)机构概况;
(5》行政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职责和隶属关系措描述;
(6)对检验工作质量有影响的相关岗位的职责和权限;
(7)各质量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原则性描述;
(8)支持性文件。
F2.3 程序文件
程序文件是对各质量要素的具体描述,其种类和内容应当满足质量管理和控制的需要。
F2.4 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是对检验过程及相关质量活动的具体描述,通常包括检验细则或者工艺、检验设备操作规程、检验设备内部校准规程、安全措施、应急措施等,其种类和内容应当满足检验工作开展的需要。
检验机构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枝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结合特种设备的种类、类别、品种、结构型式、参数以及使用情况等制定检验作业指导书;有检验方案要求的,应当制定检验方案。
F2.5 文件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文件控制程序、并目达到以下要求∶
(1)明确受控文件的类别;
(2)对文件的编制和审批进行控制;
(3)明确文件的标识要求,对文件进行唯一性标识;
(4)明确文件的发放范围,对发放过程进行控制;
(5)明确文件归档和保管;
(6)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文件进行评审;
(7)对文件更改进行控制;
(8)对作废文件进行回收,明确作废文件的处置方式;
(9)明确外来文件收集、标识、发放、保管、回收的规定。文件可以任何形式的媒介呈现。
F2.6 记录(信息)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记录(信息)控制程序,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过程、检验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信息)进行控制。
F2.6.1 记录
F2.6.1.1 一般要求
(1)记录应当形成规定格式,并且数据满足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需要;
(2)收集的数据应当齐全、完整、准确、规范;
(3)记录填写应当齐全、清晰、规范;
(4)记录应当在质量活动和检验实施的过程即时收集,不得追记;
(5)明确记录标识、收集、存档、保存期限和处置的规定;
(6)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定量、定位准确,定性正确,表达无歧义。
F2.6.1.2 检验记录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包含足够的数据以保证该检验过程在尽可能接近原条件的情况下能够复现;通常包括抽样人员、检验与检测人员、校核(审核、复评)人员,被检验设备的标识、技术参数、状态和环境条件,所使用的检验设备标识,检验依据、检验项目及内容、结果及日期,记录编号等;
(2)更正过程应当可迫溯;
(3)制定填写规定等。
F2.6.2 信息
信息是指依托信息化管理系统收集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及实施、检验过程中的相关数据,除满足本规则 F2.6.1的有关要求外,还应当满足以下要求∶
(1)检验记录采用电子方式的、电子记录能够在检验过程中完成信息记录;
(2)信息更改能够自动形成更改记录确保可以追溯到前一个版本或者原始结果,能够保存原始的以及修改后的信息,包括修改日期、标识修改的内容、修改人员等;
(3)信息收集、更改、使用和管理的人员,均应取得相应授权。
F3 管理职责
F3.1 质量方针
最高管理者应当策划和制定质量方针。质量方针与机构的宗旨与性质相适应,并且满足政府和客户的要求,质量方针应当体现对特种设备安全的承诺。
F3.2 质量目标
最高管理者应当制定与质量方针相适应的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应当能够量化、分解和考核。
F3.3 组织结构及职责
最高管理者应当策划机构的内部行政管理和质量管理的组织结构,明确对检验质量有影响的部门与岗位的职责和相互关系∶
(1)配备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检验机构的技术管理,技术负责人可以设置为技术管理层,在不同的专业技术领域可以设置不同的技术负责人,但是应当明确其职责及分工;
(2)配备质量负责人,全面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保持,并且有直接渠道向最高管理者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和改进的建议;
((3)按照检验的专业或者项目配备责任师,协助技术负责人和质最负责人对专业或者项目的检验技术、质量进行管理和控制。
F3.4 管理评审
应当建立和实施管理评审控制程序,最高管理者应当定期组织管理评审,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管理评审通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F3.4.1 管理评审输入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实施情况,分析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重点关注检验质量、检验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变更、上次管理评审结果、内外部审核结果、质量目标考核结果、客户反馈以及投诉、纠正及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等;
(2)内部需求,包括资源、业务范围、管理模式等变化;
(3)外部需求,包括政府和客户的要求,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要求等变化;
(4)改进建议。
F3.4.2 管理评审输出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质量管理体系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评价;
(2)质量方针、质量目标的适宜性;
(3)改进措施。
F3.5 其他职责
(1)传达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履行法律、法规所赋予的职责,满足政府与客户要求;
(2)确保检验活动获得必要的资源;
(3)建立、实施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4)确保检验机构在核准的范围内从事检验工作;

(5)接受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F4 资源管理F4.1 人员管理
应当建立和实施人员控制程序,对与检验与检测有关的管理人员、关键岗位人员、检验与检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岗位人员的管理应当达到以下要求∶
(1)配备满足检验与检测工作需要的人员,并且与其履行合法的聘用手续;(2)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条件,并且对人员任职资格和能力进行确认;
(3)对人员进行技术和质量管理培训,制定和实施内部与外部培训计划。明确培训方式和方法,并且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其中,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内部审核人员和其他从事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当接受过特种设备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的专门培训;
(4)对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评价;
(5)建立人员执业档案,内容至少包括学历、职称、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经历、检验检测经历、考核评价结果等。
F4.2 检验设备管理
应当建立和实施检验设备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明确检验设备采购技术要求、并且对采购的检验设备进行验收;
(2)配置满足检验工作需要的检验设备,建立检验设备台账,规定检验设备的唯_一性标识和状态标识;
(3)检验设备应当有适宜的保存条件;
(4)建立检验设备检定、校准和核查台账,制定检定、校准和核查计划,对检定、校准和核查结果进行确认;
(5)建立检验仪器操作规程,必要时,对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和授权;(6)建立和实施检验设备的领用、状态确认、使用和归还记录;
(7)检验设备出现异常状况时,应当停止使用,做出标识和处置,并且对之前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评价和处置;
(8)建立检验设备档案,包括出厂资料,采购验收记录,检定、校准和核查记录,使用、维修和保养记录等。
F4.3 检验设施管理
应当配置检验所需要的检验设施,明确、监督和记录检验环境条件,当检验设施和环境条件不满足要求时,应当停止检验。
F5 检验实施
F5.1 检验任务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检验任务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明确检验任务的来源;
(2)明确检验任务接收方式及控制要求;
(3)告知客户开展检验工作的条件;
(4)明确合同评审的范围、内容和方式。
F5.2 工作指令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工作指令控制程序,明确检验工作指令下达的方式及控制要求。
F5.3 检验方法控制
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实施检验;建立和实施检验方法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使用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检验方法;
(2)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安全技术规范中未规定检验方法的,选用成熟的、公认的检验方法,否则对选用的检验方法进行技术评审和验证;
(3)当检验方法发生偏离时,履行允许偏离的审批手续。
F5.4 服务和供应品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服务及供应品控制程序、对影响检验质量的服务(包括检验设备检定和校准服务、维修和维护保养等)和供应品(包括软件、试块、耗材、标准物质等)的管理达到以下要求∶
(1)对服务方和供应方进行评价,建立合格服务方和供应方档案;
(2)对采购技术要求进行评审,履行审批手续;
(3)对采购的服务和供应品进行验收;
(4)对供应品进行适宜的储存。
F5.5 外委控制
必要时,建立和实施外委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明确外委的项目;
(2)对外委方进行评价,并且建立评价档案;
(3)明确外委的委托要求,并且对外委结果进行确认;
(4)对外委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督。
F5.6 样品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抽样及样品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明确抽样及样品的管理对象及范围;
(2)明确抽样的方式和方法,并且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
(3)明确样品接收、保护、储存、留样、处置的规定;
(4)建立样品台账,并且对样品进行唯一性标识。
F5.7 检验安全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检验工作安全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对检验过程中的危险源和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
(2)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应急措施;
(3)定期评审风险控制措施,演练应急措施;
(4)对人员进行安全培训。
F5.8 检验报告(证书)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检验报告(证书)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检验报告(证书)格式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及相关标准的要求,涉及的信息齐全、完整;
(2)内容至少包括检验依据、结果和结论;必要时,还包括对检验结论的解释和说明;
(3)内容正确,用词规范、简洁,表达清晰无歧义,检验报告(证书)不得修改;
(4)包含有受委托方提供的检验结果时,检验报告(证书)中需要注明;
(5)检验报告(证书)由机构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人员批准;
(6)明确检验报告(证书)的编号、审批、收集、储存、保存期限和处置的规定;
(7)检验报告(证书)发出后需要更正时,对于不影响检验结论的更正,可以采用补充说明的方式,书面传递给客户;对于影响检验结论的更正,需要向客户提供更正后的检验报告(证书),并且将原检验报告(证书)收回∶一并归档,同时在监管部门的信息化系统中进行更正;当发生检验结论的更正结果为"不合格"时,还需要告知该设备的使用登记机关;
(8)检验报告(证书)需要加盖检验机构公章或者专用章,印章有专人保管,并且建立使用管理规定。
F5.9 检验工作监督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检验工作监督控制程序,制定监督计划,明确监督的组织、方式、实施要求和结果处置等。监督可以采用以下方式∶
(1)定期考核检验与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质量;
(2)定期评审已发出的检验报告(证书);
(3)利用相同或者不同方法进行重复检验检测;
(4)参与检验能力评价与验证活动。
F6 分析与改进
F6.1 内部审核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内部审核控制程序,验证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符合性和有效性,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内部审核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并且组织实施,覆盖质量管理体系所有要素和部门;
(2)每年至少进行一次;
(3)编制内部审核计划,并且经过审批;
(4)由经过培训和具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审核人员,编制内部审核检查表、实施内部审核,审核人员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5)及时采取纠正和纠正措施;(6)出具内部审核报告。F6.2 不符合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不符合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对不符合的严重性进行评价,并且对其可接受程度做出判定;
(2)明确纠正及纠正确认的控制要求;
(3)采取纠正;
(4)当不符合项影响所检验设备的结论时,及时跟踪处理;
(5)评价不符合再度发生的可能性。
F6.3 纠正措施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纠正措施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分析、确定不符合产生的主要原因;
(2)制定、评价、实施纠正措施;
(3)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F6.4 预防措施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预防措施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明确预防措施的启动时机与要求;
(2)明确潜在不符合收集的职责、方式和方法;
(3)分析、确定潜在不符合产生的主要原因;
(4)制定、评价、实施预防措施;
(5)评价预防措施的有效性。
F6.5 投诉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投诉控制程序,并且达到以下要求∶
(1)明确受理投诉的职责、途径、接受方式;
(2)明确投诉的处理职责、流程和要求;
(3)明确跟踪验证处理过程和结果的职责与要求;
(4)规定改进的途径。
F6.6 数据统计分析控制
应当建立和实施数据统计分析控制程序,分析内容应当包含以下信息∶
(1)明确数据信息收集的范围、内容,至少包含客户满意度、与检验检测质量和安全相关的活动结果、资源的匹配度等;
(2)明确数据分析的方式与方法;
(3)规定数据分析结果的应用要求
F7 与政府、行业和客户关系
F7.1 接受政府监督管理
(1)明确按规定进行资质核准;
(2)明确按规定接受监督检查,并且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
(3)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和检验数据档案,实现检验机构与市场监管部门之间的数据网络传输和共享;
(4)规定协助动态监管工作,完成检验任务、及时上报有关检验工作情况;
(5)机构名称、住所、办公地址等发生变化时,应当及时履行变更手续等。
F7.2 公正性、独立性和保密义务
公布检验机构有关公正性、独立性、履行保密义务等方面的自我声明、公开检验机构资质和办事程序。
F7.3 行业自律
积极参与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组织构建的特种设备检验行业诚信管理体系。
F7.4 能力评价
积极参加由具有公正性地位的特种设备检验行业组织或者技术机构组织的检验能力评价与验证活动,促进检验能力保持和改进。
想了解更多的关于检测机构核准证信息可以经常关注我们
网站首页  |  特种设备设计许可证(资质)咨询  |  特种设备生产制造许可证(资质)咨询  |  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许可证(资质)咨询  |  特种设备许可证查询  |  资料下载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